平顶山工业职院:围绕企业需求推动职教发展
2011年08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平顶山工业职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校企积极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育人,把企业对技术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变成学院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开展合作,较好地体现了随着行业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地方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经济社会与人才市场而变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
寻求多赢价值契合 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行业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结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才能培养出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实现自身的内涵发展。
对企业来讲,随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急需技术蓝领,只有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动,才能得到其需要的技术人才,从而为企业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提供持续的人才资源支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校企双方核心价值的契合和目标指向的认同,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线条已由线型逐步向块状、立体型合作转变,双方推进的深层融合与合作的方法更多、利益的交汇更大,企业开始主动走进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并且由单一的消耗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变,深化教学与生产、科研的结合,从而共同培养“员工型”学生。
近年来,学院在深入与企业母体融合、推进校企立体合作的进程中,明确提出“向企业学习、培养员工型学生”的目标。
一是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夯实“一本两翼”(高职为本、中职和企业培训为翼)。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通过教师和企业双向任职的方法,实现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技术一线顶岗实践锻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参与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煤炭主体专业通过共建实训车间、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等,为对接平煤神马集团岗位技术要求,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运作好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设网络学院等,面向企业一线员工开展大规模安全、技术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8000人次以上。
四是积极推进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学院的管理引入项目管理法和成本核算法,用市场的法则来“经营”学校,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育人质量。
着力运行机制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保障
完善融合机制。遵循经济和教育规律,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逐步形成产学联合的循环加速机制。其关键在于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产业优化调整的对接,甚至适度超前;其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表现为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结合,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教育的结合。在这方面,平顶山工业职院采用“教科研主动服务、校企交流互动”的方法,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将平煤神马集团的能源化工研究院部分实验室设在学校,以重大创新项目为带动,主动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同时,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校企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双向互动交流任职机制,实现学院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融合。
完善动力机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源于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产品,通过共同育人,使双方利益形成交汇,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企业在合作中获得人才、人力支持和创新型的关键技术,节省用人成本;学校得到资金、技术支持,实现内涵发展和育人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得到全面提高并拉近就业距离,家长降低教育投资风险,从而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完善组织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协调与运行机制,以深化和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实,对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税收优惠或专项补助政策,发挥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职业院校要通过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凸显高职教育的独特作用,争取政府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创新模式路径。校企深化合作必须重视模式的创新。从生产要素上,可探索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从合作实现上,可探索政府主导、校企自愿、中介联系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可探索技术研发、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等;从主体数量上,可选择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从合作程度上,可选择紧密型或松散型等。模式的创新应结合实际,遵循市场导向,以育人共赢为原则,确定最适合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寻求多赢价值契合 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行业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结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才能培养出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实现自身的内涵发展。
对企业来讲,随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急需技术蓝领,只有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动,才能得到其需要的技术人才,从而为企业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提供持续的人才资源支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校企双方核心价值的契合和目标指向的认同,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线条已由线型逐步向块状、立体型合作转变,双方推进的深层融合与合作的方法更多、利益的交汇更大,企业开始主动走进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并且由单一的消耗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变,深化教学与生产、科研的结合,从而共同培养“员工型”学生。
近年来,学院在深入与企业母体融合、推进校企立体合作的进程中,明确提出“向企业学习、培养员工型学生”的目标。
一是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夯实“一本两翼”(高职为本、中职和企业培训为翼)。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通过教师和企业双向任职的方法,实现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技术一线顶岗实践锻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参与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煤炭主体专业通过共建实训车间、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等,为对接平煤神马集团岗位技术要求,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运作好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设网络学院等,面向企业一线员工开展大规模安全、技术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8000人次以上。
四是积极推进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学院的管理引入项目管理法和成本核算法,用市场的法则来“经营”学校,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育人质量。
着力运行机制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保障
完善融合机制。遵循经济和教育规律,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逐步形成产学联合的循环加速机制。其关键在于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产业优化调整的对接,甚至适度超前;其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表现为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结合,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教育的结合。在这方面,平顶山工业职院采用“教科研主动服务、校企交流互动”的方法,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将平煤神马集团的能源化工研究院部分实验室设在学校,以重大创新项目为带动,主动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同时,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校企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双向互动交流任职机制,实现学院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融合。
完善动力机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源于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产品,通过共同育人,使双方利益形成交汇,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企业在合作中获得人才、人力支持和创新型的关键技术,节省用人成本;学校得到资金、技术支持,实现内涵发展和育人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得到全面提高并拉近就业距离,家长降低教育投资风险,从而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完善组织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协调与运行机制,以深化和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实,对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税收优惠或专项补助政策,发挥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职业院校要通过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凸显高职教育的独特作用,争取政府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创新模式路径。校企深化合作必须重视模式的创新。从生产要素上,可探索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从合作实现上,可探索政府主导、校企自愿、中介联系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可探索技术研发、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等;从主体数量上,可选择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从合作程度上,可选择紧密型或松散型等。模式的创新应结合实际,遵循市场导向,以育人共赢为原则,确定最适合的实现方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