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应是高职院校最显性DNA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撒承贤利用暑假,走企业、下工厂、进牧场,探望了毕业时间长短不一的来自不同专业的51名毕业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并整理形成了28万字的笔记,以亲身体会用心感触着高职生群体的“DNA”:渴望改变、崇尚技能、向往创业、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坚韧质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校长,自己去例行公事地到毕业生工作单位、创业企业去实地走访毕业生,握握手,聊聊天,拍拍照,吃吃饭,发发新闻,那其实很简单;或者要求基层教学单位和老师们到现场跟踪走访毕业生,并且加以绩效考核,这也不难。但像宁夏职院校长那样,亲自走访时间之集中,深入交流学生之众多,涉及问题之细致,整理文字量之巨大,感悟体会之深刻,这可并不多见。校长的这一举动,非真正对学生有发自肺腑之爱、非对高职教育拥有一腔热忱者而绝不可能为之。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办学实践中,最不缺乏的就是理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从指导思想到实施路径再到终极目标,办学的理念清楚得很。当前,最缺乏或者说最迫切需要的,正是一大批埋头一线、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这种实干家的特质充分表现在思维切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宁愿不声不响地把一件事做好,而不屑搞花架子、耍花腔、做表面文章。究其原因,这种特质的形成与高职教育办学的历史和定位密切相关。首先,高职教育办学历史不长,目前还处于较为艰难的爬坡阶段。不实干,绝对死路一条。其次,高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如果学校工作华而不“实”,最讲“实效”的企业就不会“跟你玩”,敬而远之不理你,你就走不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之路”,你培养的学生就不受企业一线欢迎、就不了业,你就不能实现“服务宗旨”——这样的话,办学目标就落了空。
实干更需有高职校长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受得了质疑的勇气和大度。显而易见,这种实干应该是高职院校的最显性DNA,是高职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高职院校得以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宝。
当下,大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服务是否满意,所学的知识、所习的技能、所修的素养,到了企业是不是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在企业是不是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对学校又有怎么样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当然是企业和学生本人最有发言权。
所以,高职的办学者必须放下身段,真心实意地走进企业一线和毕业生当中,用微观的探访、聆听、感悟,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进一步的中观制度构建和宏观发展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精心编织出精彩的“高职梦”。(作者 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