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可促高职教育提升

2014年04月17日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6日电(记者 谢云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机制走出了新路子。

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

记者在进行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专题调研了解到,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246所,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均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反映,他们在校企合作育人上,还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合作不稳定、难持续、浅层次、难深入”的现象,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徘徊在低水平就业层次上。

职教专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说,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反映了职校在价值观、资金、资源等方面还没有与企业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其原因有顶层制度的不甚完善,学校和企业也问题颇多。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近些年来探索实践“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育人机制,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并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院校。

寻找利益交集点 构建“四共”合作模式

记者注意到,金职院创新实践的“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模式,简言之就是寻找学校和企业(行业)双方利益交集点,以互利共赢为内驱力,通过建立跨界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教学平台和制度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

一是学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主动从区域“明星”企业、支柱行业中选择对象进行合作,通过挖掘双方合作契合点建立利益共同体。比如说,金职院新建的“众泰汽车学院”,就是该校整合校内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5个专业,吸引中国众泰控股集团合作共建的。而“高新IT学院”则是学校主动对接于金华高新技术产业园,与园区管委会和区内6家IT大型骨干企业合作成立的。该院院长王振洪说,怎样合作有效、怎样合作满意,就采取怎么样的合作形式。据介绍,目前学校已发展建立了8家不同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涵盖了学校30个专业,使得校企合作的辐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二是创新组织架构,保障双方合作稳定、高效和可持续。记者了解到,每个校企利益共同体都有一个共同制定的合作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通过成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行政长官负责制,通过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同时,在学校层面创建“校企合作统筹协调办公室”,负责统筹全校各专业与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的相关事宜,使得校企合作有组织制度的保障。

三是重新构建育人体系,把知识传授贯穿到能力培养的各环节。近年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要求,撤销了系级建制,将教学、课程等要素引入企业。重新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标准等。通过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现代学徒制”和“专兼结合讲师团”等举措,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国众泰控股集团董事长、众泰汽车学院理事长吴建中说,这种全新的培养机制不仅优化了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也让育人成为企业的工作之一,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有效带动学校做优做强 专家认为成功模式可资借鉴

金职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专业79个。记者了解到,该校自2008年开始探索“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机制以来,有效带动了学校做优做强。据麦克思(MYCOS)调查机构持续三年对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金职院的毕业生在就业率、月收入、自主创业、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等主要指标都明显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现担任众泰汽车集团安徽渠道经理的金职院汽修专业学生毕业生马祥说,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众泰汽车学院学习中,课程更加贴近汽车企业需求,很多学习任务都来自众泰集团生产案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不仅有生活补助,更重要的是在岗位上锻炼了自己的技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提升了职业素养。

吴惠峰是该学院2010级电动工具专业的学生,他现在已是皇冠集团行政总监的助理。他说,从大一进校就感受到校企利益共同体——皇冠学院给他带来的全新学习方式。“学校引进在欧美和日本有着成熟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教学过程,同时皇冠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操作,在企业生产车间认识电动工具,在生产岗位上接受皇冠老员工手把手的教学,切身体会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促使我们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认为,金职院通过优势互补,搭建利益共同体合作平台,结果是放大、倍增了双方利益。企业从中获得人才利益、经济利益、政策利益、文化利益。学校获得的则是深度的、稳定的、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最终带来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这正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表示,目前高职教育正处在由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的新关口,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浙江金职院的创新实践抓住了校企合作的牛鼻子,是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探索实践校企合作中最好的范式之一,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