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吃不饱” 生源危机怎么解?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武汉8月29日电(记者 谭元斌 俞俭)全国高校陆续开学,一年一度高考招生录取临近尾声。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省区高职高专爆出“吃不饱”现象,像湖北省高职高专(二)征集志愿数已连续3年破万,形势堪忧。生源危机频现,高职高专出路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高职高专“吃不饱”
湖北省招办日前公布了高职高专(二)征集志愿数:427所高职高专(二)院校征集11352个志愿。在这些高校中,有100多所省外院校在此之前的正常录取中出现了“零投档”,即没有学生填报或者填报的学生没达到批次线。
高职高专(二)的生源危机逐年严重。此前4年的征集志愿数分别为:2009年,241所学校征集5158人;2010年有288所学校征集志愿7550人;2011年340所院校征集志愿数高达1.6万人;2012年省内外约400所院校征集志愿10899个,到今年已是连续三年破万。
从2007年起,每年9月湖北省都要对高职高专(二)院校因新生不报到所空出的招生计划进行补录,2009年的补录数达到近2万。从2010年起,湖北省只对本省的高职高专(二)院校进行补录,意在对本省高职高专(二)院校给予保护。历年的补录计划显示,高职高专(二)院校的补录数占绝大部分,前三年都占到了八成以上。
其他省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河南省今年1222所高职高专院校计划招生289764人,文理科第一志愿不足计划数的院校有1921所,占招生单位数比例均超过80%;文科有204所学校,理科有225所学校第一志愿录取控制线上没有生源报考。
《2013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高专就业率连续三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高于本科生,毕业后三年收入倍增……“史上最难就业季”,高职高专更是“风景这边独好”。然而,“叫好不叫座”,招生难是高职高专亟待破解的困境。
学生、家长咋就看不上高职高专
一方面是就业形势持续看好,另一方面是生源危机愈演愈烈,高职高专出了什么问题?高中毕业生们怎么就看不上高职高专呢?
黄玉波是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一名高中毕业生,由于成绩不理想,高考结束后,他选择了去广东打工。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读高职高专,他回答说读了没什么用,“出来还是跟现在一样下苦力,耽误两年时间得不偿失。”
记者了解到,学生们不仅看重就业率,还看重就业质量,高职高专能提供什么样的就业前景,不少学生和家长持悲观态度。一位家长说:“看不到读这个有什么前途,都是干体力活,还不如直接进厂。”
由于就业质量达不到预期,一些家长对高职高专的高就业率并不认同,四川省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说:“高职高专毕业生拿不到就业证明就毕不了业,因此对外宣传的高就业率是有水分的,不少人其实都是‘被就业’。”据她介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开就业证明,“比如找家小超市开个就业证明,其实并不去那儿工作。”
在就业质量中,上升空间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认为高职高专的上升空间不足,缺乏后劲。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慎分析说,高职高专的历史不长,发展不成熟,与社会的需求有差距。在用人制度方面,很多地方设置了不利于高职高专发展的门槛,例如高职高专毕业生无法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在招生方面,高职高专被列在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失败者没办法的选择。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家长对高职高专的认同度不高。
记者采访发现,传统观念仍在作怪。一方面学生、家长的择校、择业观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方面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加上高职高专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生源危机自然愈演愈烈。
深入改革是出路
面对生源危机,高职高专的出路在哪里呢?有关专家认为,高职高专遭遇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由国家牵头出台顶层改革措施才能够妥善解决。
“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倾向,认为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其实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平行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周慎说,这就需要国家主导构建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之与普通教育相互打通,展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优势,改变人们的成见。
首先应加大投入,给职业教育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投入也不少,但仍然明显不足。”周慎说。
其次应改革用工制度,砍掉对发展职业教育不利的门槛,譬如各级公务员考试对本科学历的不合理要求等。
再次应健全退出机制,对那些管理不善的劣质院校予以淘汰,保证优质院校获得足够的资源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发挥龙头作用。
最后应改革招生制度,扩大单独招生,公平对待职业教育,使真正认同职业教育的学生顺利入学并一展才华,从而纠正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走投无路”才选择职业教育的错误印象。
周慎说,高职高专生源危机的化解,有赖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只有国家主导、顶层设计全方位、深入、持续推进改革,高职高专才能迎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