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校生到博士生的跨越:只要有梦,终有所成

2011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成功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计划,有长期和短期的规划;二是努力,有通向梦想的执行力;三是自信,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就能行

  技校生读博士:野百合也有春天

  暑假过后,曾经的锅炉工人梅傲即将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国际法的一名博士生,他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完成从山乡到都市、从技校生到博士生的人生跨度,并在重庆购置房产,梅傲花了7年。回想这些跨越,他淡淡地说:“只要有梦,终有所成。”

  向左还是向右?选择放弃“铁饭碗”

  初中毕业时,梅傲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他的父亲在达州市电力公司热电厂工作,当时,电力公司有内部子女报考名额,如果入读技校,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工作;另一个选择是,和更多的孩子一样,念高中,考大学。

  他的中考成绩足以被重点高中录取,两条路径都可以选择,在这个十字路口,他的父母替他作出了决定:电力公司是“铁饭碗岗位”,“念高中考大学以后还是可能进这样的单位,放弃实在可惜”。最后,他抓住了尽早就业的机会,选择了技校,进入达州市技工学校学习高压线的安装与维修专业。

  17岁从技校毕业,梅傲被分配到热电厂工作,做起了一名烧锅炉的工人。在那个年代的达州,他所获得的薪酬与当地的同龄人比并不差,多数人都对这种周而复始的轮回习以为常。但是,有一天,梅傲突然觉得自己要重新作一次选择。

  简直就像电影中的片断一般,有一天,梅傲早上醒来,突然觉得自己没办法继续已持续近5年的生活了。

  “每天都在单调地重复着几乎完全一样的事”,抱着不想过每天都一样的生活的想法,梅傲决定走出达州,到外面的世界去学习、充电,多读一些书,改变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我并不嫌弃锅炉工这份工作,但与在岗位上看不见太阳的‘暗无天日’相比,当时心理上的‘暗无天日’强烈得多,以至于我无法忍受。”他先选择了停薪留职,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外边念书。

  因为梅傲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他决定选择文科,当时,他对各种学科都不太了解,只是凭直觉认为自己比较喜欢法律专业,从此与法结缘。

  2004年,在西南政法大学,22岁的梅傲参加了成教学习。他自主决定迈出的这一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