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工作指南 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走深走实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林焕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聚焦不断完善科学类课程体系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实施条件,整合校内外各类实践场所和资源,推动“大中小纵向衔接”“校家社横向联动”等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提供了具体实施路径,提出了明确意见建议。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学类课程教师等不同主体,分别明确了工作内容。
《指南》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统筹教师配备、资源整合、评价改革、智慧赋能等方面工作,通过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配强科学副校长、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实施科学素养动态调查、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等具体措施,引领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取得突破。
《指南》强调,学校主要聚焦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评价方式、强化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用好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等,通过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紧扣探究实践强化实验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等具体措施,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落地执行。
《指南》要求,科学类课程教师主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部署、调度、培训及专家调研指导,督促各地抓好《指南》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开展好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主体有哪些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
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
配强科学副校长
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
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
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
实施科学素养调查
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
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
学校
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
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
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
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
紧扣探究实践强化实验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
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类课程教师
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聚焦综合实践改进课堂教学
围绕提升评价素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