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北京高校招生章程必须掌握8个关键词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录取规则主要包括:提档比例的确定,录取二志愿考生的政策、确定专业的方法、加分因素的选用、是否有男女比例限制、专业调剂的原则等。要读透这些“规则”,考生和家长要认真研究以下8个关键词。
关键词:程序
今年高校采取计算机网上录取,考试院组织各高校分批次进行录取新生工作,一般北京分4个批次即提前批次、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和第三批录取,这四批院校在录取过程中是四个互不影响的独立过程。不同批次的志愿也互不影响,每个批次中可以有不同几个志愿学校。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同一批次不同学校的提档线是不同的,各个学校的提档线是根据当年考生志愿情况、分数情况以及招生计划数来决定的,所以同一学校在不同省市的提档线就相差很大。一般情况下学校都在章程中说明学校的投档比例,从1:1到1:1.2不等。
关键词:二志愿
在章程中明确表示不收二志愿的学校几乎看不见了,但学校对待二志愿考生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有的表述婉转,比如“原则上不拒绝非第一志愿考生,但是分数要比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高”,有的态度和蔼:“在第一志愿未录满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有的章程比较强硬,在章程中设置了很高的志愿分数级差,虽然招收二志愿,但现实上根本没有录取的可能。
关键词:级差
其实在二志愿问题上已经涉及到“级差问题”,比如“二志愿考生分数级差40分”,这40分就是学校的志愿分数级差。级差还有专业分数级差,它是指提档考生在不能满足其第一专业要求时,要将其总分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参加第二个专业的排序。在章程中,一般学校的专业分数级差为3至10分,考生要弄清学校的专业分数级差,才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关键词:加分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来说,学生一定要了解各个学校不同的政策,今年北京地区的高校对五类考生实行10至20分的优惠办法,不少考生认为,只要在北京招生的院校都能执行这一政策,其实不然,即使在京的不少院校也采取不同的政策。通常说北京市属院校对政策加分基本上予以承认。有的学校在提档时承认加分,但在安排专业时只考虑高考文化课分数。对一些成绩一般的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关键词:调剂
今年北京取消了调剂录取,改为二次录取,就是在每个批次结束后,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上线但尚未被录取的考生根据最新公布的计划重新填报志愿。虽然在志愿表上缺了是否愿意调剂这一项,但考生要注意,在选择所报学校的不同专业时,也征求考生是否服从调剂,是否可以走读等意见。为保险起见,我们建议考生最好把这项涂为服从,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
关键词:外地
今年在北京录取的外埠高校招生人数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一,特别是在一批院校中。考生放弃外地院校其实是不明智的做法。考生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过于自信,也不要太自卑。走出去海阔天空,到外地读书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难得,有失必有得,得失之间要权衡。
关键词:分数线(单科成绩)
考生不能忽视规则中对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在招生章程中最常见的有对外语成绩或公共课成绩的要求,要求成绩在多少分数以上,还有的章程中说,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数学或英语单科成绩高分者。考生要扬长避短,别拿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去比。
关键词:体检
有些专业对体检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考生的身高、体重、相貌,有的学校还有男女比例的要求,这些关键内容一定要搞清楚,在填报志愿时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