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
严谨、朴实、勤奋、创新 |
校长: |
刘建明 |
建校时间: |
1937年 |
红安一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于1937年秋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名校,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中学。红安一中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敬爱的董必武、李先念主席多次来校视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题写校名。奥地利教育家诺特夫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真生清人等国外知名学者也纷纷来校考察。
学校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大楼二栋,逸夫科技楼一栋,学生食堂一栋,学生公寓四栋,教工宿舍楼十栋。校园景点各异,布局合理,四季花香,环境幽雅。学校教育教学装备设施较为齐全,是教育部确定的中西部地区校园网示范基地,理、化、生等实验室均按部颁标准装配,校园网络、电教中心装备较全,拥有图书10万余册,建有400m跑道标准田径场。园林化的校园布局,人文化的校园氛围,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理想的陶情益智之所。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构建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的育人环境,搭建全员争优、全程争优、全面争优的良性平台,努力办好全县人民满意的高中。
一、突出德育为先
十年来,学校反复探索,认真实践,几理思路,数易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育人机制,充分利用红安厚重的红色革命传统资源,大力实施“德育培优工程”,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校决策、处督办、级实施、班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工作模式,构织起“五线、两面、一课题”的工作网络。德育为先,以德立校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凸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应和社会效应。近年来,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5%,学生犯罪率为零;连续十年无重大安全事故。近十年来,先后有近1500多名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50多位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2000名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500多名学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50余名学生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学校先后评为“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日报》以“传家宝、代代传”为题,对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作了专题介绍,国家级课题“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结题并获一等奖
二、锻造文明之师
学校始终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实施“师德工程”、“希望工程”、“名师工程”、“继教工程”,锻造“厚德博学、敬业奉献”的文明之师。每年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选,将德艺双馨者树为标兵,广泛宣传,成为其它教师学习的典型。在抓好师德建设的同时,努力打造“希望工程”和“名师工程”。近年来,学校有3人被推选为特级教师,4人成为省级骨干教师,21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黄冈十大名师,1人获黄冈市“高中十大教学能手”称号,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市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学校有省级以上各学会会员60多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0.6%,192名教师普通话在二级乙等以上水平,141名教师拿到了计算机初、中级等级证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市级以上教学业务竞赛中100多人次获奖。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学校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和《校务公开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党总支多次被授予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领导班子”称号。
三、坚持质量立校
学校注重“引导、互动、创新”的教学过程,形成了“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教风和学风。近十年来,累计向高校输送新生一万余人,向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数十名优秀学生,继张家干同学获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后,1993年有4位同学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名,1999年付昊桓同学获黄冈市高考理科状元,2000年陈恩乐同学夺得黄冈市高考文科第一名,2002年王曦、刘伟锋同学以687分的高分获黄冈市高考理科状元。2006年,学校高考成绩突出,被评为“黄冈市教学质量优秀奖”;2007年高考,郑忆康同学被北大录取,高分人数、一本上线人数等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前进中的红安一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先后荣获“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绿化先进学校”、“湖北省教代会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科研基地学校”等光荣称号,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2003-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二百将军的故乡,万千学子的摇篮。红色的土地昭示着光荣的历史,开放的校园勃发着改革的生机。与时俱进的红安一中持“育人为本”理念,举“素质教育”旗帜,走“创新教育”道路,正朝着品位高、特色明、现代化的一流学校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