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状 

自主招生群雄割据

已经存在了8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今年分外热闹。人们感慨“三足鼎立”的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势必掀起一场激烈的招生大战,目前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80所高校中,已有34所以“集团”形式亮相“集团”中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高校.[详细]

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录取率提高,或为教改契机?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直线下降65万,平均录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今年的录取之路似乎比往年更宽阔;而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来说,生源减少是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也是推进高考改革、促进高考公平的良机[详细 ]

大一新生弃学留洋逐年增多

武汉大学作为曾居“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第6位的著名高校,63名新生弃学“群”的出现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信号,解剖和研究这63个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样本,对现行高考体制以及大学教育模式进行反思都将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就业难:高录取率VS就业率倒挂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反观今年的招生录取情况:一方面是高考参加考试的人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却是招生计划持续增加,再加上近年来高中毕业生成长道路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很多省份的录取率都创出了历史新高[详细]

探索:我们为什么没有一流大学

现行大学体制之困:不仅有大楼还要有大师

众所周知,“钱学森之问”一直拷问着我国教育改革模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期盼。

12月2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其中指定广东省、深圳市等地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事实上,今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详细]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近年来,有关大学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学术腐败、道德失范,个别高校负责人甚至因犯罪而锒铛入狱……大学精神的缺失,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理想中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杨玉良的答案是:大学校长,首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们要出来发警示之言;第二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楷模;第三大学校长必须是大学使命和教育理念的坚守者;第四他应该是一所大学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具体如何办好一个学科则是这个学科的教授与专家的事。[详细]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深圳大学人事体制改革

新学年深圳大学便有新气象。从9月起,“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后全校都将‘无官’校长则相当于CEO不再是正厅级干部。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治学'

专家指出,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大学改革的关键,对“教授治学”的强调正是南京师大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尝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如何在教育大众化时代体现‘精英’教育?目前国内一流大学普遍提倡的通识教育值得探索‘博雅’教育就是最好的尝试之一 >>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

山东大学 “泰山学堂”将探索实行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等学习和管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精英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反向思考 · 反思状元现状,探索教育本质

正如1990年绍兴市高考文科状元、现在是央视女主播的劳春燕所说,所有的荣耀都是过去的碎片,自我的满足比所谓的第一重要:“赤脚的不怕穿鞋的。状元的头衔不一定是负担——至少对我不是,而且我相信状元也完全可以成为商界精英,但优秀却可能是一个陷阱。爱面子、怕犯错、太在乎、循规蹈矩,几乎是所有优秀生的通病,在考试无往不利的同时,他们却需要在日后的岁月里放下自己的优秀,学会舍弃。” [详细一>>][详细二>>]

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校长们

以古鉴今 还原大学精神:育人为本

那么何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不是冷冰冰的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也不是恢弘壮阔的大学校门和金色闪光的校名大字,更不是人才集散地。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师生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大学使命。“五四”和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至今让人留恋,其气象恢弘、学术自出、欣欣向荣的面貌正是大学精神孕育出的灿烂结果。而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精神虚脱代替了大学精神,功力主义和犬儒主义盛行,教师为了职称和收入而承受巨大压力,学生几年学习为了一张内涵空洞的大学文凭。原本以育人为本的高等院校,培养出了一个个身无所长、缺乏实践、在就业压力下苦苦挣扎的二手人才。[详细>>]

结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证明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界自身,还是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教育的认识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它不可能像办公司那样一蹴而就,当我们都能够坦诚地面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无端地指责与埋怨,这样才会共同想方设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