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校长叶小明,负责学校行政工作。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学位,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院长、党委副书记,曾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导、华南师范大学硕导,曾任全国轻工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咨询委员会主任,广东高职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职质量保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党委书记邓成良,教授,工学博士,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东莞市电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东莞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科研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课题;累计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物理学报》、《半导体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其中3篇分别被SCI,EI、 ISTP 检索(1 篇被SCI、EI双检索),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并完成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二项;曾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务处长,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常务副校长李玉春,教授,中共党员,中国高教学会产学合作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广东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山东理工大学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州市萝岗社区学院院长;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董事会执行董事、常务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副校长陈粟宋,二级教授,中共党员,曾任江西冶金学院华通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广东发展银行顺德分行科技部经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
副校长朱 敏,高级工程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工业和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IT 信息管理方向研究,近年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 项。曾任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广东省服务外包产业促进会副理事长,2012年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校长助理方颖珊,讲师,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先后获得金融及会计学士学位、金融分析学硕士学位,厚街镇优秀教育工作者。
董事长助理、校长助理易晓爽,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曾任学校招生就业办主任、继教学院院长,现兼任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厚街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校长助理罗 璋,助理研究员,中共党员,曾任广东白云学院宣传部部长、宣传策划部部长。具有十余年宣传、品牌文化工作履历,主编的校报曾获广东省高校校报一等奖.
学校简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医药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中职部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000余人。2014年跻身万人学府,2018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校12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东莞,毗邻香港、位居广州和深圳两个创新高地之间,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等十大产业集聚区,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学校紧邻世界500强企业三星、泰科及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园区。位置优越,名企环绕,人才需求旺盛,具有天然的就业、创业优势。
学校周边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坐拥穗莞深1小时经济生活圈,畅享珠三角城市群优势资源。
条件充足,设施先进 学校占地面积121.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52万平方米。建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创意设计、财经商贸、土木建筑、公共基础、大健康产业和科创产业园等8大类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成21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23.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9827.36万元,可开展实训项目数达766 个,可满足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图书馆大楼高12层,面积4.2万平方米,为全省同类高校之最。现有藏书约218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9多万册,数字资源88.94万册;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齐备。
教授治学 名师执教 学校实行教授治学,名师执教。现有专任教师1140人,校外兼职教师365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5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23.3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占54.30%;双师型教师54.47%。有20多位国家、省市级的专业学会、协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专业建设 特色突出 学校先后建成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品牌专业——大数据与会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省级“1+X 证书制度试点”共涉及15项证书、覆盖17个专业;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护理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内首个电子竞技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建成国家级、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中心)4个。近三年有343名学生在国家、省级等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
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简称“双精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与华为云计算、腾讯云、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70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校企合作联盟。校内建有“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腾讯云互联网产业学院”“电子竞技产业学院”“东莞市网红直播产业研究中心”“华南电商产业学院”“新餐饮产业学院”“应急产业学院”“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等8大产业学院,覆盖高职中职所有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建成协同育人基地、培训机构,为东莞企业签订联合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教育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科技引领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提升学科水平与增强服务能力相结合,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对口支援、扶贫和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23年底,全校获立项各级科研项目225项,其中省市级项目121项,学会(协会)类项目104项。获授权专利及计算机软著共205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86件、外观专利38件、计算机软著76件。开展企业服务项目共164项,横向课题 24项。
就业创业 双轮驱动 学校投入5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级专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及“二级学院工作室”,面积共5998平方米,先后入驻130个学生创业团队,680名学生以此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下设的创业学院拥有一支43人具有人社部创业培训师资证书的师资队伍。已开办SYB创业培训班学员班268期,7237学生获得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率为95.6%。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迄今累计斩获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省级季军等数十项大奖。
专本连读 连接海外 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合作,构建“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专升本)”升学体系,开放“专本同读”和“专插本”等多种升学渠道。
学校与韩国、泰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4个国家和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并开展了6个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项目,其中2个面向社会招生。为校内外有志青年搭建深造平台。
奖学助学 保障学业 学校设立奖学金,建档立卡困难资助等政策性资助。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综合能力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奖”三种类别。其中,学校特等奖学金3000元/人;一等奖学金1000元/人;二等奖学金600元/人;三等奖学金300元/人。综合能力奖学金500元/人。优秀学生干部奖200元奖品、证书/人。
此外还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贷款、勤工俭学、减免学杂费等资助项目。
周边环境
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东莞,毗邻香港、位居广州和深圳两个创新高地之间,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等十大产业集聚区,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学校紧邻世界500强企业三星、泰科及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园区。位置优越,名企环绕,人才需求旺盛,具有天然的就业、创业优势。
学校周边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坐拥穗莞深1小时经济生活圈,畅享珠三角城市群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