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5 11:29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张雄

院长:叶世森

副院长:郑需勇

学校简介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南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建阳师范学校、南平经济贸易学校和南平业余大学,距今已有94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紧紧围绕打造“三高地二基地一引领者”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需求、人人成才、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躬耕力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立足闽北,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现为福建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南平市文明校园和南平市平安单位。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361.6亩,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设有11个党政管理机构、6个教学机构和2个教学辅助机构。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9896人,高起专函授成人学历在校生343人。现有教职工247人,其中专任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25.6%,研究生或硕士占比61.6%,双师素质占比52.2%,共有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四联四促”党建工作品牌,聚焦“五同”,实施五项工程,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创建了“以同治校、以同兴校”的文化内涵和“郑成功文化”特色品牌。

学院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聚焦南平“3+4+5”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特色产业,开设27个专业,形成了“312”专业群结构,建有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有省级专业资源库1个,建有省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院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有圣农产业学院、元力产业学院、喜马拉雅产业学院等9个校企深度合作、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产业学院,其中2个产业学院获评省级产业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建有紧密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师生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2项,省级奖项130余项。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近三年有23个项目获得省、市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金银铜奖,学院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创响福建”创业大赛大学生专题赛优秀组织奖,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福建省众创空间”。

学院重视社会服务,面向企业员工等开展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4万余人次,开展技能鉴定1万余人次。与建瓯市、松溪县、延平区党委政府先后共同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企业技术革新等100余人次,成为科技服务闽北乡村振兴基地,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周边环境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下辖二区三市五县,人口319万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当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区发展,京福高铁和一批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特别是“武夷新区”正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南平的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历史悠久。南平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0个县(市、区)建县都在千年以上,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南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不仅影响中国800年文化,还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闽北因此也被誉为朱子理学的摇篮,谓之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南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2000多位进士和19位宰相,配祀孔庙的13位福建人士中10位属于闽北籍。这里不仅是抗金英雄李纲、婉约首唱柳永、法医鼻祖宋慈、西昆诗人杨亿的故里,还有江淹、辛弃疾、陆游、蔡襄、袁崇焕、海瑞、郑成功等众多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
资源丰富。南平是农业、林业大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武夷山产的大红袍茶叶是乌龙茶的“茶中之圣”,历史悠久,品质特异,其传统制作工艺已被列为茶叶类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70种,探明储量的有46种,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
生态优美。南平是闽江的发源地、福建的生态屏障,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2011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4.7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万个,人均水资源8900立方米,境内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全市各类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境内的武夷山是我国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
产业基地。目前有电线电缆、纸制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圣农鸡业、星愿茶业等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近年来突出绿色发展方向,着力实施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等千亿五百亿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产业平台发展方兴未艾,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产业链配套完善、空间容量很大。当前,全市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绿色生态”,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南平。
战略通道。南平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进的战略通道,是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腹地的前锋平台。境内现有1个机场(一类航空口岸)、9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还有2条高速、2条铁路在建,正在规划建设武夷山新国际机场。2015年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南平到福州四十分钟左右,到厦门约2.5小时,到上海4个小时以内,到北京7个多小时。
革命苏区。南平的10个县(市、区)都是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词作《如梦令·元旦》中写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通讯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海瑞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