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5 19:17

院系设置

  

新闻传播与影视传媒学院涵盖新闻传播、影视传媒两大专业群,融合新闻传播、广播影视等产业领域,共设有10个高职专业。其中“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被列为重庆市级骨干专业,市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专业。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迎合新时代新媒体发展诉求,坚持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内外融通发展。建有演播室、录音棚、灯光室、摄影棚、新闻中心、广播站、手机电视台、非线性编辑室、电视节目制作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其中,新媒体传播实训基地是重庆市教委与市财政局联合批准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学院与龙华网、大渝网、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晨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铜梁区融媒体中心、潼南传媒集团、瓦达(未来)科技影像公司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此外,学院还与全国各大影视剧组、国家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影视制作中心等部门,共同开发影视剧项目,揭开我校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与国家部委机构携手合作新篇章。

学院落实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名师引领内外兼修,建成一支学有专长、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并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督导制、教师评比制、学术论坛制等。新闻影视学院有教师41名,其中教授4名、国家一级导演2名、高级记者2名,在校生1700余人。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已经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2门。其中,王天琦老师、李月珍老师、朱琳老师、郑佳佳老师、唐小淇老师、才子老师、林湛博老师等多位老师课程被评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团队被评为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朱琳老师、郑佳佳老师、李月珍老师团队在2023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学院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倡导课程“项目化”、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研发项目引入教学,实现教学与项目任务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在项目研发中交叉融合。同时将作业作品化作为课程项目化实施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做到知识和技能一致化。

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提高专业技能,荣获多种国家级大奖,项目制教学卓有成效。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既充实了大学生活,又提升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各专业毕业生在广播、电视传播领域、融媒体中心、影视公司等数字化产业链第一线重要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数字艺术学院涵盖数字创意、艺术设计两大专业群,共设有数字媒体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和人物形象设计5个高职专业。动漫制作技术为校级骨干专业,并与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结合“现代学徒制”特色培养方式,实现真实企业项目进课堂、学院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齐入班的岗课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同时,广告艺术设计与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与重庆沐野家具有限公司、杭州缦图摄影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也在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承担课程,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数字艺术学院一直坚持将人文内涵与艺术技能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总体方针,在学科建设、素质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院落实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名师引领内外兼修,建成一支学有专长、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并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督导制、教师评比制、学术论坛制等。艺术学院有教师35名,其中教授4名、讲师8名、学生总计1662人。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 44 篇, 其中核心论文5篇,已经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8 门。其中,付全老师、李焕杰老师、徐洲老师、田丽芳老师、罗政府老师等多位老师课程被评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团队被评为重庆市2021 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学院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内外融通发展。建有艺术设计画室、数字艺术产品制作中心、动画制作实训室、数字媒体技术实训室、影视动画实训室、录音棚、灯光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

学院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倡导课程“项目化”、 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 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研发项目引入教学,实现教学与项目任务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在项目研发中交叉融合。同时将作业作品化作为课程项目化实施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做到知识和技能一致化。 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既充实了大学生活,又提升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各专业毕业生在各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影视动画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园林工程等第一线重要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 以上。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提高专业技能,荣获了多个国家级、市级大奖,例如首届重庆市“小公民”校园法治故事漫画大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一名;2022重庆艺术版权季大赛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优秀奖一名;2023年邮政明信片设计大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八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3D 数字游戏艺术项目技术市级前十强;重庆市选拔赛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项目制教学卓有成效。    

面向未来,数字艺术学院将进一步立足于数字创意、艺术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用国际化视野,以“科学与艺术与人文融合”为宗旨,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国际合作,发挥高职对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努力将数字艺术学院建设成为市内领先、专业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智慧健康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在学校“十四五”规划发展指导下,结合大健康背景,以多元融合、多学科协同发展为目标的新兴学院,是集原有公共卫生等老牌专业和优质资源成立的一所集教、学、做于一体的现代化学院。学院是教育部1+X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考试优秀考核站点单位。经过前期专业建设和拓展,学院已拥有基础医疗,健康管理两个教研室,开设了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康复,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原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五个专业。

目前学院在校生千余人,拥有专兼职教师5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0余人,双师素质型教师15人,已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专业出色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学院以“理实一体,教训结合”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在原有的公共卫生和智慧养老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加配备了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和健检设备中心,预计投入教学实训设备近500万元。同时,学院正在规划建设附属教学医院和健康体检中心,为学员后期专业建设,教学实训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学院的护理实训中心按照国家标准教学医院的设置,设有机能实验室、病理形态室、病原微生物观察室与人体解剖示教室、模拟病房、内科护理与健康评估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急救实训室、老年护理与康复实训室、治疗室、模拟ICU、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等,全真实景模拟医院环境,将病房搬进学堂。同时学院积极对外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陆军医科大学,鼎瓯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宏善养老院,铜梁区人民医院、铜梁区中医院、铜梁区妇幼保健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秉承“理实一体,教训结合”的教学理念和“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以立足铜梁、辐射渝西、服务社会为己任。学院突出交叉学科发展优势,发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内涵,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平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根本,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

 

数智财商学院涵盖智慧财商、信息技术两大专业群,融合大数据、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电子竞技等4大产业领域,共设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文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7个专业,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2023年数智财商学院获批国家数智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数字化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2022年“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蝶精一公司合作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现代物流管理”专业2018年获批成为重庆市教委首批“双基地”建设培育项目、“电子商务”专业2023年获批校级骨干专业。

学院重视思想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和教师的育人功能,遵循“尚美、崇真、笃学、敏行”的校训,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团结”的精神,立足于为地方现代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名,专任教师占77%,市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市级思政教学团队1个、中级及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高达80%,有企业从业经验的教职人员达90%。从整体上强调“名师引领、内外兼修”,逐步建成学有专长、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承担多项国家级、市级教研教改及科研课题,并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及参编出版教材20余本。

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活动、文体竞赛、实践活动中获得市级奖300余项,区级奖250余项、行业协会奖100余项;学生就业近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专升本、出国交流人数稳步提高,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为更好的适应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两大专业群以核心骨干专业为依托,已建成大数据实训中心、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仓储物流实训室等校内基地,实现各专业的资源共享、相互关联、集群发展。同时,学院也积极探索校政、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华龙网、锦海捷亚船务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北京千峰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竟天择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基地总资产超过千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积极推行项目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学院是学校7大学院分设最早的学院,下设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应用英语(幼儿英语方向)和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四大教育语言类热门专业。是重庆6所开设英语专业高职院校之一,其中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国家控制师范类专业。学院是重庆市学前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教育部1+X实用英语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2022年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范考核站点,“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当代杯”全国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基地,“智慧杯”全国高校文学与艺术教学模范单位,学生党支部被中共重庆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目前我院在校生近1500人,拥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师资团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富。双师型教师占比6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0%以上。学院教师常年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重庆市教育学会,《当代幼教》,中国艺术教育协会,重庆舞蹈家协会等任兼职。

近年来,教师学生在国家级,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优异成绩。2019年获得重庆市英语公文写作二等奖;重庆市教指委英语专业写作比赛二等奖;重庆市英语技能大赛口语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得重庆市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获三等奖;第六届重庆市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比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021年,我院教师荣获重庆市高校统一战线演讲比赛2个一等奖;重庆市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22年我院教师荣获重庆市高校统一战线演讲比赛一等奖;第32届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比赛,获奖率100%,其中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重庆市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是唯一一所获得二等奖的民办高职院校;学院300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职业教育周展演,获得社会好评。2023年学院4名教师获得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3名教师获得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文三等奖;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职场英语挑战获得2个三等奖。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专升本升学率均常年保持在学校前列,专升本主要生源去向本科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等对我院生源质量一致好评。

我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注重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常年与重庆师范大学,深圳励得教育,重庆郎萌巴蜀幼教集团,重庆托育帮集团和重庆润萌教育等教育领域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专业发展,校企合作。校内已建有专业的语音室、舞蹈室、钢琴房、幼儿手工实训室、幼儿卫生实训室、绘本馆、感统实训室游戏室等100余间。校外分层次建立了不同类别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与重庆市60多所幼儿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现代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承“以生为本,严管厚爱”的办学理念,继续保持“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优良院风,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于2022年12月,其前身为公共课教学部,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建校后的公共基础部,曾先后挂靠经管系、人文科技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教育学院、教务处等部门。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进一步明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成立通识教育学院,创新通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大力开展通识教育。

我校通识教育学院课程的开设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全体,面向大学全程,面向学生未来,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体系、创新管理体制,逐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融合、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相融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融合,力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成为有教养、有涵养、有素养、有一定成功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旅演艺学院(筹建)

产教融合创优办学思路:演艺学院是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为适应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文旅演艺产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按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建立的一个二级学院,也是重庆传媒职业学院规划建设的特色化、规模化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职教理念:演艺学院以资深专家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文旅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按照“工学结合、校企联动、院团合一”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施课堂专业教学与舞台演出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表演》与《表演艺术》专业将直接与旅游演艺市场接轨,对标文旅产业的剧目生产、演岀服务和演艺运营岗位,在课程设置、教学內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融通调整。

用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演出实践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让专业赛事锻炼竞争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行业技能水平,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获得高质量就业机会,成为演艺学院独具特色的职教理念优势。

   行业资源:演艺学院与拥有《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原乡》、《宋城千古情》等国內400多个旅游演艺项目基地的中国旅游演艺联盟和北京鼎盛五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成功实施了《印象》、《又见》、《傣秀》、《寻梦》等系列国内大型实景演出、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APCE会议开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重大项目演出的北京星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遵义演艺集团大型文旅项目《伟大的转折》、重庆大型文旅项目《重庆·1949》、重庆演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桦舞蹈团、重庆半岛青年艺术团等数十家文旅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输送基地的战略合作关系。其稳固的行业资源优势,可以满足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教学科研、项目开发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也为我院学生搭建起就业的直通平台。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一、师资队伍概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599人。其中专任教师455人,兼职教师11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9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20.2%;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5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33.%。学校教师分别来自于国内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如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学校组建了一支学有专长、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督导制、教师评比制、学术论坛制等。学校秉承建设一流师资,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针,开拓教师聘任途径,重点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验,适合高职学生教学的双师型专门人才。

 

二、部分专家教授

石美珊教授、语言艺术专家、职教课程开发专家、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专家。曾赴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力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教育考察和调研,曾为国际访问学者。负责教育部专题项目两项,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3部、职教师资培训教材3本。曾获重庆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夏力历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主编教材2部[其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担任副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参10余部,在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发表论文8篇,被市评为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并多次荣获市优秀党员、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游祖元副校长,硕士,副教授。重庆优秀党员,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管理先进个人。 软件工程师,阿里云大学大数据开发专业认证。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民办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职业教育。

郭少东三级教授,全国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专家,编写教材5部,主编的《管理会计》是 “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主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李明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市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教改项目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著教材9部,获得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李君俊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语言艺术专家。教学成果丰硕,众多学生在省市级朗诵、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不少学生成为电台、电视台优秀主持人。

李虹副教授,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多篇,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研究》论文被收录入CNKI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参编教材2部,主研省部级项目2项。

刘大云研究员,重庆市首批市级骨干教师,全国语文优秀教师,2005年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连续两次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家、教育家大会。

皮传荣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一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CSSCI论文6篇。现任我院新闻专业教师。

徐流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重庆师范大学基地职教研究所所长、重庆师范大学联络部部长,重庆市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师资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李沂平高级经济师,曾任市委研究室综合处长、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巡视员、机关党委委员兼万州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市政府智库生产力发展中心专家会员、市商委外贸培训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国际货代协会专家顾问,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出入境检验检疫、跨境物流研究。

程闯主任记者,曾任重庆晨报社会新闻部主任,其新闻报道荣获各种大奖,其中《老天有眼》获重庆市好新闻一等奖。现任我院数字媒体学院院长、市级骨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项目组组长。

邓明艾高级编辑,主持策划创办的《今晨》、《直通现场》等新闻栏目,主管的新闻评论节目《记者观察》、《今日视点》等;发表电视专业评论文章50余篇,计10余万字。

周义芳副教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主编《古代散文选注》、参编《古今汉语字典》、《高中语文古诗文译注》、《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词典》。

倪选林国家主任播音员、副教授。三十多年的播音主持生涯,新闻作品荣获广播电视部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二等奖。获得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厅颁发的全省市县级首届播音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聂卫东教授,重庆市科委系统软科学咨询专家,《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发表论文3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24项。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李倩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曾留学德国学习研究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担任会计从业资格证、初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会计人员后继教育培训师。获校级教学优秀奖。

唐超平副教授,曾留学瑞士,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特聘专家,国际贸易关务人员认证考试专用材料作者,全国大学生报关技能大赛集训指导专家。

杨素珍副教授,多年从事财会电算化专业本(专)科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任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经管系财务专业教师。

周萍副教授,主编、参编会计专业教材五部,其中参编的《管理会计》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研市级科研课题4项。荣获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丁基群副教授,曾任西南片区幼儿师范体育学科组长,先后承担多层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及教学方向幼儿园健康领域的组织及领导。现任我院学院教育专业教师。

胡朝阳副教授、《当代幼教》常务副总编;曾任重庆幼师教务处主任、四川省幼教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幼教》常务副总编、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等;在核心刊物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几十篇科研文章,在各类报刊内刊上发表科研科普文章二百多篇,结合学科特点在重庆各区县开设家教讲座数百场。

潘光玲研究员,获重庆市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主编和出版了《幼儿园素质教育主题统整课程》、《幼儿园健康》、《启蒙英语儿童活动化教材》等教材10部。曾主持了重庆市市级、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教育部规划办“十一五“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工作。

陈尚虎副教授,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30年,同时,在该领域有过不少的教研科研成绩。近些年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了国家级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编写及《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评析》等教学参考书编写。

彭斯远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学会副秘书长。著有专著《儿童文学散论》等20余部。其作品曾获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二届文学奖、重庆市作家协会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奖。

 


学生人数

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目前在校学生9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