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是大学校长与全体新生的第一次“面谈”。今年校长们对2016级新生都说了些什么呢?不少校长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家国情怀”“奥运精神”“长征精神”“课程建设”以及“学生成长”等,现在小编邀你回顾“2016开学第一课”,校长们的讲话“棒棒哒”!
有国才有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是一种浓浓的民族情感,表达着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里约奥运圣火才熄灭不久,我国又迎来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日子。因此,不少校长的开学典礼发言,用女排精神、长征精神激励学生要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不畏难、不放弃,争取更大的胜利。
课程改革是北京教育深综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学年,不少学校进一步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面对当今纷繁的物质利益诱惑告诫学生,要摆脱物质的奴役,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追问本心、坚守初心、笃学砥砺,寻找新的梦想。
查新生数据须签保密协议:北外杨红波副主任透露,今年取消所有入学后需要填写多份信息登记表格,只在数字迎新系统中统一采集,从流程上防止学生信息泄露。还要求校内各部门与数据中心签署保密协议,批准后按照管理需求和级别查询相关信息,数据安全责任到人,确保信息安全。
新生入学“防骗”考试:每年暑假,东南大学给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会寄一份安全手册。学校从1000道题目组成的题库中随机抽出100道题目作为“考卷”,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每题一分,80分才算通过。考试通不过的学生必须补考,一直考到通过为止。
打造APP推送助学信息:北大新生中,约500名贫困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为了提高资助效率,今年首次推出“北大资助”APP,新生可通过手机填写家庭经济情况,申请奖助学金,还可随时修改更新信息。内部人员只有一个账号,且数据都进行了加密,防止信息泄露。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提供多样化资助形式,无忧入学。迎新期间,投入150余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6项经济资助,包含3项新生助学金、2项路费补贴和1项灾区学生生活补助,其中最高可获得15000元/年的助学金,直至博士毕业。为特殊困难新生提供包含每日三餐补贴的专门勤工助学岗位。
“五个早”政策:北交大“五个早”的资助政策——资助政策早宣传、学生信息早掌握、政策咨询早开通、困难学生早走访、困难认定早完成。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林芳介绍,学校首次实施“知行交子成长计划”,以经济资助为基础的“安心工程”和资助育人为重点的“成长孵化器”,确保困难新生安心入学。
多项资助举措: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只需携带两级贫困证明等相关证明,即可在在迎新总站“绿色通道”专区办理登记、审批等相关手续。针对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入校的新生,若未获得“特别绿色通道”资助,学校还将给予学生生活补助500元。
其实,他们早就来了。但从今年9月开始,95后将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按照本科生18岁入学、22岁毕业的大致规律,截取新学年第一学期这个横截面,得到的将是18-21岁年龄段的青年学子,也就是出生于1995-1998年的大学生。
一项调查显示,95后比90后更乐于表达,更有主见。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似乎没有发现学生的这些变化,觉得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其实,他们线下沉闷,线上活跃,课上寡言,课下的各种讨论互动则亮点迭出。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使用他们熟悉的交流工具、沟通方式来主动融入这一群体方能感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