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奉献】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方法

2007年06月28日 来源:《阳光高考·考生与家长读本》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了使考生正确把握政策。科学合理填报志愿,现将填报志愿的一些经验和基本做法介绍给大 家,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启迪。

    (1)根据模拟成绩,客观估分,确定大致位置。

    (2)正确使用招生资料,科学分析、全面把握招生情况。

    (3)有的放矢进行咨询。

    掌握了填报志愿的基本方法,选定了大致的院校后,有目的地参加高校的咨询会、上网收集一 些相关资料、多向他人咨询,多征求班主任意见等,也是增长经验、克服盲目性、提高录取几率的 有效途径。

    (4)慎重选择第一志愿提高志愿命中率。

    有人说:高考报志愿,其实就是在填报第一志愿。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从录取院校看,绝大 多数招生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录取程序上看,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从近几年录 取结果看,绝大多数院校(专业),特别是重点大学、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第一志愿的录取率为85% 以上,有的已接近100%。所以,第一志愿极其重要,填报一定要慎重。

    在填报时,考生除了要根据高考总成绩确定报考院校外,还要理性地分析自我兴趣。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在这一学科领域内就会有不 可想象的发展潜力。如果忽视兴趣,升入高校后,考生就会懈怠、不思进取。从个人成才角度讲, 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准确计价高考成绩的基础上要注重自我兴趣。

    考生身体条件、相关科目成绩等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每年都有因为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学校 要求而被淘汰的考生。2004年有一名考生报考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总成绩达到了报考院校的录取 线,但相关学科——英语成绩偏低,没有被录取。

    (5)第二、第三志愿(专业)填报要有明显梯度。

    巧妙安排设计好第二、三志愿,会达到拾遗补缺的目的。一般说来,一志愿报考名牌院校,二、 三志愿可选择非名牌;一志愿选择大城市院校,二、三志愿可填报外地或偏远地区院校。如果缺少 梯度,二、三志愿就会形同虚设。经验证明:志愿间以拉开20-50分的间隔为宜,志愿间梯度越大, 保险系数越高。

    在填报第二、第三志愿时,还要认真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详细了解院校是否接收第二志 愿考生、接收条件有哪些。如:名额、比例、分数级差、各专业录取的办法、对相关学科的要求等, 再进行填报。

    (6)高度重视志愿的调剂工作。

    为了满足考生的愿望,保障高校招满生源,一些省市高考志愿中“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已被取 消,省招办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公布未录满计划的院校名单,重新征求考生志愿。这是决定能 否被录取的关键时刻。会把考生从落榜的边缘挽救回来,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所以,考生一 定要珍惜调剂的机会,认真对待,慎
重抉择。

    (7)全面了解高校情况,合理选择院校地域。

    有的考生只想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院校就读。稍稍偏远一点的院校都不加以考 虑,这也是导致高考落榜的一个主要原因。诚然,大都市院校坐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信息 量大,就业机会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就业几率。但也有很多不在大都市的院校,是国家的 重点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都很高很强,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很优秀、 很不错的选择对象。如: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希望考生能放开眼界。 从全面长远考虑,消除误解,勇敢地选择一些外埠院校去深造锻炼自己。* (鲍文 张长征)*

相关链接:

·【特别奉献】高考成绩揭晓后如何填报志愿
·【特别奉献】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方法
·【特别奉献】志愿填报应避免五个误区
·【特别奉献】填志愿应把握好四个梯度

特别推荐:

·阳光高考考生与家长读本

·2007年高考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