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面试:直击我国高校首次自主选拔录取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在考场外等候子女的家长们(4月1日摄)。当日,为期两天的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面试工作结束,1208名学生参加了面试。2006年,300名上海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面试”直接入读复旦大学。此举是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行的全新探索和试点。复旦此次试点虽然以“面试”决定录取,但在录取过程中并不完全脱离“测试”。按照规定,凡符合招生改革要求的报名学生必须通过由复旦大学命题、为时三个小时的“申请资格测试”,并由此产生1200名考生入围面试。“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计算机等10个科目。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CCTV.com消息(新闻30分):现在距离2006年高考还有两个多月,不过在上海,一场完全不同以往的高校招生考试从昨天开始了,将有600名高中毕业生通过这种新的选拔录取方式提前跨进高校大门。
根据改革方案,这两所高校各拿出300个上海地区本科录取名额进行试点,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选拔的形式和内容,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再作为录取的硬性标准而只做参考。据了解,复旦大学的选拔内容包括学生申报、综合知识笔试和最后面试。上海交大只有材料申报和面试两关,两所高校都把面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决定录取的关键环节。记者在复旦大学现场目击了面试的全过程。
复旦大学的面试专家团由150名教授、副教授组成,每组五人,由文、理、工、医不同学科和学生社会工作五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学生也是五人一组,每人分别接受一个专家组五位教授各15分钟的面试。专家和学生都是随机分组,学生组和专家组的配对在面试前抽签决定。
每位专家和考生的面试都一对一进行,并全程录音接受上海市和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监督。面试现场依据《考试法》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因此我们无法采访到面试的具体内容。上午10点30分,第一批考生结束面试走出考场。
对于这种以前从未有过的选拔录取方式,等候在考场外的家长们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学校事先进行了大量的公示,多数家长对于政策的透明度和程序的公正性表示信任。对于面试这种选拔录取方式是否比高考硬碰硬的分数更科学更合理,家长们意见不一。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在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说,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以面试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因为是学校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直接方式。至于面试中因教授的个人差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对此学校的在程序安排上也做了考虑。
据了解,复旦大学的面试成绩不打分数而是由专家对面试考生划分四个等级。当天下午面试全部结束后每个专家组五位专家再综合评定本组面试考生的等级而产生最后成绩。共有近2000名考生参加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今天下午面试将全部结束。
4月2日,复旦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查验考生的准考证件。
[新闻背景]从高考一考定终身到高校自主选拔录取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是多年来高校第一次不以高考成绩为硬性标准,而是根据自己对人才评判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招生,因而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高考制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国情下,统一高考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育公平。近年来,高校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趋势,日益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人才。
同时,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也不利于选拔一些具有特色专长和学习潜力的人才。蔡达峰介绍说: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到中国来挑选人才,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以能力为标准、以面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录取方式,甚至对看好的学生提供往返机票进行飞行面试。在这种情况下,以单一高考成绩为标准的国内高校在人才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
过去我国虽有保送生制度,但是一方面名额有限,另一方面保送生的选拔标准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过多的依据是各类荣誉。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至今已有53所高校参加。但这种自主招生基本上是在学校考察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降低一定分数段录取,仍然没有摆脱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高校真正的自主招生,将对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突破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有关专家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考仍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式。
4月2日,学生们在引导员(左一)的带领下进入面试考场。
4月1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结束面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4月1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外,一位结束面试的考生在接受记者采访。
相关链接:
业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