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本科创新实验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分别设有“新能源汽车”、“智慧医疗仪器”、 “绿色制药”、“大数据”等新工科创新实验班,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培养造就多样化、创新型、德才兼备的工程科技人才。实验班学生从全校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大学习潜力或特殊专长的学生中选拨(音、体、美等除外)。学生可根据报名条件自愿报名,所在学院初审,教务处根据报名人数和个人条件确定进入复审学生名单,所在学院组成考核小组进行复审,根据复审成绩择优录取。实验班实行3—6年弹性学习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验班低年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旨在拓宽基础、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高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教育,旨在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训练。
万哲先数学实验班采用虚拟建制,在执行正常的专业培养方案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导师科研课题训练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大赛的锻炼,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使其逐步成长为数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优秀人才。在第二学期初,从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方向)、统计学等四个专业中,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20人进入实验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主动服务国家“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和“走出去战略”需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试点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各个专业均采用新生入校后在本专业考核选拔的方式。实验班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两段制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4年制本科,“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硕士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2年制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即“1+1”模式。学生本科毕业后,通过保送或考试攻读工程硕士,在校累计学习1年,在企业累计顶岗1年,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省级卓工计划”,我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能源动力与工程、土木工程三个专业顺利入选,自2014级学生开始招生培养,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自2010年起,学校开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2019年分别与济南网融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招收金融学(服务外包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移动互联应用方向),与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招收物理学(微电子方向),与开创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和青软实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招收软件工程(大数据方向)四个专业。前三个专业办学模式采用2+1+1的合作办学机制,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校上课,需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教学实施以学校师资为主,并由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强化专业外语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第三学年学生分方向,插入企业课程,以合作企业师资为主;学生在3年内修完本科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课程;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内按照企业的项目开发模式进行企业开发实战实训,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四个专业办学模式采用2.5+1.5的合作办学机制,前2.5学年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1.5年学生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合作企业方负责双方合办专业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