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建筑室内设计(高职(专科)类)
专业介绍:

01专业概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在原有省级特色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长期办学积淀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将其中室内设计方向独立设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开办于1999年,是江苏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获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专业。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江苏省有影响、有地位、有特色的专业,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装饰设计和施工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主要立足苏中,面向苏南,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企事业单位。在建筑装饰行业具有良好的声誉,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装饰企业深度合作。培养的学生极其受欢迎,部分学生已成为公司中坚力量。本专业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省内一流、全国前列。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装饰行业的装饰工程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职业能力,能在装饰行业等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方案表现、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制等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03 核心课程 

《建筑画表现技法》、《计算机效果图设计与制作》、《家具设计与软装搭配》、《建筑装饰原理与设计》、《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建筑室内施工图深化设计》。

04 就业方向 

建筑产业现代化带动室内装修一体化:绿色低碳,装配式装修,智能化装修,BIM技术应用等,对建筑室内设计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成为最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的专业之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100%

就业主要立足苏中,面向苏南,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建筑装饰行业的装饰工程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方案表现、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工作。具体从事岗位工作有设计师助理、表现师助理、深化设计员等。发展岗位主要有设计师、建造师、表现师等。

05 可考取证书 

在校: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毕业后: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证书、监理工程师等。

06 升学途径 

专转本:南京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等。

专升本:专科毕业当年9月可报名参加江苏省成人高考,通过后即进入本科段学习,学制2.5-3年。目前与我院联合办学的学校有江苏大学。

专接本:学生于专科第二学年末报名参加专接本,第三学年完成专科学习的同时,接读本科,学制两年。目前与我院联合办学的学校有南京林业大学环艺专业、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07  校企合作单位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广源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城建第十三工程局建筑设计、江苏锦华建筑装饰设计泰州分公司。

08 近年教师及部分学生获奖情况 

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1项;

2019年,江苏省人社厅主办第十四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中荣获公共建筑获室内设计二等奖1项;

2019年,江苏省人社厅主办第十四届室内装饰设计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2020年,江苏省人社厅主办第十五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中荣获公共建筑获室内设计三等奖2项;

2020年,江苏省高职建筑装饰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

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020年,江苏省人社厅主办第十五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2021年,江苏省高职建筑装饰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一名;

2022年,江苏省人社厅主办第十七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

2023年,由人社部、全国总工会主办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室内装饰设计师(室内陈设与空间设计)赛项银奖。

09 师资队伍 

本专业建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备设计-预算-施工-监理的职业化能力,工程能力强。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副教授及高级职称8名,占47%;讲师9人,占53%;具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具有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造价师、室内设计师等执业证书1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4%。其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泰州市“31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动态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1人,主要担任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举办学术讲座、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