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1、 专业定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能源动力工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社会和地方经济实际需要为目标,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能源、电力、石油化工、建筑、机械制造、交通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热力、制冷空调等设备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性能检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工程、动力工程、制冷空调工程等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能源管理、能耗监测和能源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

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从事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能源动力工程领域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毕业3-5年后能够成为所在岗位的技术骨干或持续成长的工程师。

3、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具体毕业要求如下:

要求1: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能力,理解并应用专业伦理来认知社会责任及尊重多元观点的能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尊重多元观点,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2: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及工程知识的能力。具有工科应用型人才所应具有的数学、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计算机、电工电子技术及实验、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程序设计基础等科学及工程知识;具有运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要求3: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具备较为宽广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能在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领域,从事设计与执行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要求4: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知识,具有针对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具备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并具有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

要求5: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要求6:专业实践工程能力及新技术运用的能力。具备实验技能、工程实践、工程系统与设备设计、建立模型及分析求解、论证和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要求7: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及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及技术,分析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领域中复杂的实践工程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跨多重领域,进行研发或创新的能力。

要求8:创新思维能力和研发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敢于涉足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要求9:掌握学科前沿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具有认识时事议题,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的能力。具有认识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的能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要求10:组织领导、项目管理(含经费规划)、有效沟通、领域整合、团队合作及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项目压力,沉着冷静,管理好时间和资源,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就能源动力工程及制冷空调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项目管理(含经费规划)、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要求11:适应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适应社会及专业知识的发展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具有对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信心和动力,能主动获取信息和追求职业进步,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要求12: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 课程体系

课程总体规划为如图所示。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能源动力测试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原理与设备、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实践周、工程训练、制图集中测绘、电工实习、认识实习、制冷空调技能训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实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设计等。

5、 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教师18人,其中专业教师11人,专业实验教师7人。师资队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其他7人;博士及博士后7人,在读博士2人。其中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3人,学校优秀教研室主任2人,学校师德标兵2人。整个教学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热爱学生,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团结奋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团队。

6、 教学条件

专业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办公、会议及师生互动场所和较完善的设施,并有专人管理与维护。图书馆有丰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纸质图书、国内外专业纸质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图书资料及数据库资源能够满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业实验室面积600多平方米,实验条件满足各门课程的实验要求,实验开出率100%,拥有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有力学教学与实验中心材料性能I室、材料性能II室、电测分析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有锅炉实验室、热工仪表实验室、制冷空调实验室、喷管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室、传热综合实验室等。

专业具有多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茂名市印象汇商业城等。

7、 专业特色

(1)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主、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2)将能源、动力、空调制冷、能源应用管理等知识相结合,拓宽专业方向,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3)课内外双课堂教育并行,通过科技竞赛、设计竞赛、暑期实习等课外教学环节,训练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以专业文化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文化育人成效显著,校友通过设立奖学金及赞助各项活动支持专业建设发展,专业凝聚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