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答考生问

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相关问题解答

 

2008年招生计划如何?山东省具体招生人数多少?

招生计划:按照国家教育部核准的、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公布的我校分省分专业计划数执行。

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本专科计划总数:6950 人。其中:

本科:6650人(含专升本录取807人、山东省内本科计划5113人、省外本科计划730人)。

专科:30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专科170全部在山东省招生)。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本专科计划总数:750 人。

本科:650人。专科:100人。全部在山东省招生。

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新增哪些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2008新增心理学、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新增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艺术方向]、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方向]五个本科专业方向;新增音乐(中法合作办学)专科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录取的原则是什么?

录取原则: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招生录取有关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按考生学校志愿及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文化总分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及体检情况安排专业。我校对考生单科成绩没有限制,专业之间也没有专业级差。录取结束在山东师范大学网站公布录取名单。省内外录取新生入校后同等待遇。

山东师范大学2008山东省内本科艺术类招生在本科提前批录取,文史类、理工类招生在本科一批(重点批)录取,体育类招生在本科一批录取。专科在专科一批录取。在山东省外招生按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规定的录取批次执行。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本科艺术类招生在本科批录取,文史类、理工类招生在本科批录取。专科在专科批录取。

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山东省内按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山东省内生物科学类招生。一年级以学院为大平台,按学科或专业大类组织基础课教学,学年末根据学生的意愿、学分绩点及社会人才需要,确定修读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类招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全省艺术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分专业从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合格考生中按高考文化分从高到低投给学校招生计划数1.5倍的考生。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方向)按高考文化分占60%、专业成绩占40%相加所得之和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艺术方向)按高考文化分占50%、专业成绩占50%相加所得之和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其余艺术类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体育招生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全省体育专业文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分专业从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合格考生中按文化分从高到低投给学校招生计划数1.5倍的考生。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社会体育专业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去年省内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07年省内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75、文科598、艺术文301、艺术理323、体育4212007年专科理科511、文科5662007中外合作办学专科理科419、文科462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2007年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21、文科548、艺术文310。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理科268、文科441

考生报考山东师范大学,填报志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请考生参考我校往年录取情况和相应的录取批次线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选择专业志愿,注意各专业志愿之间拉开档次,放眼长远,合理看待“冷”、“热”专业。

近几年专业一志愿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英语、对外汉语、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生物科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是否招收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

如果第一志愿没有录满,我校招收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

山东师范大学允许不允许学生进校后重选专业?

学生入校后一般不允许重新选择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设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技术学三个本科第二专业(学位)教育。面向全校学有余力的在校生招生,修满学分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第二专业(学位

资助措施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奖励条例》、《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奖励、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山东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关于学生医疗补助的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凡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可通过贷、奖、助、补、减等资助措施解决上学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