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详解
培养卓越教师,向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进军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作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工作任务。山东师范大学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造就未来教育家为己任,向着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进军。
创建一流的师范大学,就是要培养一流的职业教师,教师教育是山东师大的品牌和特色,多年来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2011年对全校各学院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整合,以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2012年学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分段培养、二次选拔”的培养模式,以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内容整合,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打破专业“壁垒”,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
实行“大类招生、分段培养、二次选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有师范类专业的学院按照二级学科门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在统一的大类培养方案下,接受2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即“宽口径”培养),以培养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打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在第4学期末由学校组织进行双向选择与分流,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师范专业招生计划,选拔优秀且具备从教潜质、有较强教师职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师范类专业进行培养。分流后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除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外,开始进入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并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这一培养模式有三大优势:一是将学科教育和教师培养适当剥离,实现了两个强化,即一方面在专业学习上打通师范和非师范的界限,专业培养方案体现综合性和高水平,强化了学科基础,在多学科综合和高水平学术平台上培养高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强化了师范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养成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提升了从教素质和执教能力。二是可以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教师教育的学习。三是体现了对学生职业志趣的尊重。三大优势打破了专业“壁垒”,更好地凸显了学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
凸显培养优势,新模式实现学生和学校互惠共赢
大类招生新模式凸显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优势,能够让考生最大程度上受惠,对学校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早在2003年,学校就已开始分别在生命科学学院和文学院试点进行学院的大类招生,收效良好。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学科大类招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为考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行“宽口径”培养,学生在对学校和专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我定位更加清晰,进行二次选择会更理性。由于分流时既要尊重学生意愿,还要参考前几学年学分以及个人综合表现,因此,从入学起,为了在分流时选得更心仪的专业,学生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
新模式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学校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学校将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不断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同时,二次报志愿时的“冷热门”也可以增加各专业的危机感,激发学校、学院的办学动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山东师范大学热切期待优秀学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