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宁波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学校在总结已实施六年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进一步突出了通识教育、实践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模块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同时将现有68个专业划分为经济管理类、建筑规划类、外语类、法政文史类、工程技术类、海洋生物工程类等培养大类,学生按学科类别(专业)招生,前一年按大类培养,后期根据“志愿+考核”的原则自主选择专业与专业方向,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给学生自我设计与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的培养方案从07级开始实施。
1、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地方性、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本科教学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知识宽厚扎实的研究型创新人才。
2、课程体系:新的人才陪养模式基于学生多层次选择和“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见图表)。培养方案图表.doc
3、专业分流的两大原则:一年后积点分排名前40%的学生,在12个培养大类中实施专业分流;积点分排名后60%的学生,如果按专业招生的学生就读招生专业,如果按小类招生的学生就在招生小类中实施分流。
4、培养方案的五大特点:☉扩大学科大类,灵活设计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通识教育四年不断线,创新、创业训练四年不断线;☉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由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逐层递进的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的设计,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
5、培养方案的四大优势:
☉有利于满足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培养按大类培养后,拓宽了培养口径,学生可在培养大类内按“志愿+考核”的原则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与学习进程,同时还可以申请转专业。
☉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有利于促进教师关注学生成才,教书育人。新培养方案体现了“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生的选择权极大促进教师关爱学生,关注学生需求,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学生的选择代表了社会的需求,通过学生选择将极大促进专业调整与优化,丰富教育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