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真该决定专业“生死”吗?

2014年11月03日 来源:新民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女生小许,学的是公共关系专业。她说,当初选这个专业,是觉得所开设的诸如社会学、新闻学等课程知识面很宽,都是自己喜欢的。因此,对毕业后的求职还是十分乐观的。虽说国家有了专业预警,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求职的前景还是要看自己的学业状况与综合能力。

小许话语所指的,正是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的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低就业率专业的前景,是继续“我行我素”还是“关停并转”?身处低就业率专业的学生何去何从?围绕这些问题的纷争,也成为当下教育界的一个热点。

发布“红黄绿牌”

教育部公布称,全国范围内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有: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等15个专业。

其实,对低就业率专业发出预警,近年来已是常态。2010年,根据全国相关调查数据,麦可思教育机构发布了当年度大学生“红黄绿牌”本科和高职专业名单。“红牌专业”系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前10个专业,即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前10个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即需求增长型专业。

记者发现,在此次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榜单中,上海也有10个专业名列其中。它们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法学、软件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数学和应用数学。其实,这也不是上海第一次发出专业预警。从全市层面看,被预警的专业在本市高校中重复设置较多。市教委表示,对于列入预警的本科专业,相关高校要在认真分析和评估本校专业点的基础上,鼓励扶持优势特色专业点,淘汰质量低下的专业点。

严防盲目扩张

那么,专业设置重复,特别是高考时第一志愿录取率偏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该报告主撰稿人王伯庆博士在对各专业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的分析中发现,不仅是法学专业,还有一些专业存在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如果不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不会缓解。“我国有500多个本科专业,但大比例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专业,表明这些专业现在严重过剩。”王伯庆认为,部分热门专业严重过剩凸显了供大于求的专业盲目扩张问题。他认为,对于就业率过低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可鼓励其“转专业”或就读“第二学位”。此外,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一味追逐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王伯庆还表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有约35.9%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的10个专业,其中有8个专业早在2007的调查时,就被公认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这也可以说是国家出台专业预警的一个重要背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