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形成国际影响力,期盼专项再引导

2017年07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访高职质量年报主编、上海市教科院高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

记者:今年是高职质量年报的第六次发布。作为报告主编,您如何评价这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

马树超:过去五年,是十八大召开后的五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依赖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质量提升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一批产业快速发展,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为高职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基础;一批企业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发展,也为高职院校一批专业走出国门,输出高职模式提供了重要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变化,实际上也倒逼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必须提升。

记者:今年的高职质量年报在前言中提到,“面对高职发展新环境、新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基于综合改革和本土实践的质量观正在形成。”这里所说的质量观包括哪些内容?

马树超:从这几年我们编写的高职质量年报和各高职院校质量报告来看,大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基本形成了共识,就是以学生发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质量,以教育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质量,以政府责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质量,以服务贡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和产业发展的服务质量。今年高职质量年报新增加了一个维度——国际影响力,这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对国际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是质量评价标准共识形成的重要引导。

记者:您提到国际影响力,我们注意到,今年高职质量年报首次发布了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这个榜单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马树超:这个榜单的数据来自各高职院校向社会发布的“国际影响表”,设置了七项指标,分别是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专任教师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指导时间、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开发国(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数、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展示院校的国际影响力水平。

在对这些指标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一批高职院校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昨天,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和我说,他们学院今年的外国留学生能达到400人。另外,我们了解到,全国有100所高职院校开发了283个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比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班派工业社区教育学院合作开发泰国铁道交通运输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8个专业的教学标准;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要求制定《海外中餐业行业标准》,这都是充满底气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田秀萍院长告诉我,他们学院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在下个月进入柬埔寨;马来西亚教育部部长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考察期间,明确表示要把深职院的专业教学标准引入马来西亚的34所学校;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架子工培训,这么小的一个专业培训标准,已经伴随中国有色金属集团走向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倡导并作为高职改革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指标,在职业院校看到了成效,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记者:除了国际影响力50强,今年还继续评出了服务贡献50强,这50强具有哪些特点?

马树超:我们依据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和公益性培训服务等七项指标,今年再次排出服务贡献50强高职院校。

这50强院校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的鲜明特点。50强榜单中,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院校占据“半壁江山”,达24所,比上年增长了50%,成为一大亮点。例如,山东省进入本年度高职服务贡献50强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7所院校全部是地级市院校,体现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另外,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集中度较高,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5个省有36所院校入围;交通、农业和邮电等行业类院校在开展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和非学历培训上具有优势;4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没有学校入围。

服务贡献50强评选今年是第二年,国际影响力50强是第一年。我们专门统计了双50强院校,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11所,我们为这些学校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我们期待明年评3个50强,后年4个50强,再后年评综合指标50强,希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高职排名能够早日呈现。

记者:我手中的这本2017年高职质量年报似乎比往年要厚一些,增加了哪些内容?

马树超:增加了附表,今年的报告第一次采用了8张附表的形式,反映高职质量部分指标的省域分布。我们看到,政策落地的差异化非常明显。比如,各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曲线分布,有的省份20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中位数只有84%,其中有6所就业率低于80%;研发服务到款额,有的省份60所院校到款额中位数只有10.4万元;非学历培训到款额,79所院校超过了1000万元,但有的省份21所院校到款额中位数只有1万元;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到2017年底要达到12000元,但有的省份低于3000元的学校数还很多。这些明显反映出省域分布的差异。

记者:我们看到,高职质量年报反映出的并不都是成绩,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很多挑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马树超:我们认为,高职院校面临发展自信缺失、内涵尚需提升、经费投入不足、专项引导乏力四大挑战。对这四个挑战,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经过示范校、骨干校等一系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一旦断了专项,发展又是很困难的,突出的表现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由于缺乏中央财政专项的引导,很多项目落地面临挑战。中央财政专项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投入,更重要的在于引导。轰轰烈烈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职院校缺乏中央专项的引导,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借鉴高校“双一流”建设经验,设计并实施有效促进高职内涵建设的新专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再引导,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记者 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