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水利类(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农业水利工程

专业介绍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水利工程立足我国食物安全与水安全重大战略需求,融合人工智能、生物学、材料学,聚焦农业水资源转化过程与节水增效智慧管控机理等重大科学技术与前沿交叉问题,着力解决我国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问题,是实现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主流研究领域。

核心课程

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结构、智能建造、工程思维、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水文学、农业水利学、水利工程施工、水泵与水泵站。

未来深造

本专业与美国多所知名高校共建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项目,包括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普渡大学等。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在本科期间出国联合培养或毕业后在农业水土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近年来深造比例约为 6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就业单位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管理、科研、设计、施工、教学等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水利部、科学技术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机构,各省水利厅、市水务局,中国长江三峡

集团、北控水务集团、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介绍

专业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与建设管理等。水电是全球装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在新形势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量应用于水电行业,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竭力培养适应“智慧水利”行业新需求和技术新发展的卓越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智能建造、工程思维、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水文学、水工建筑物、水利水能规划、水电站。

未来深造

本专业与美国多所知名高校共建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项目。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近年来深造比例约为 6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

就业单位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设计、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也可在能源、土木、交通和市政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水利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海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利用各种能源。本专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具有突出的跨学科属性,推动能源朝着可持续、智能、低碳的方向发展。

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与传质学、机械设计基础、储能技术基础、流体机械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综合实践。

未来深造

近年来深造比例超过 5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

就业单位

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专业介绍

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专业致力于解决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工艺、设施、设备等工程配套及效益、环境和资源问题,以满足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以及和美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建造、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核心课程

工程思维、工程经济、智能建造、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热工基础、农业建筑结构、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设施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生物质能工程。

未来深造

近年来深造比例超过 6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

就业单位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管理部门、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农业设施与装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农村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

 

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研究和业务范围不仅包括工程的勘测、设计、建造,还涉及材料、投资、运营、管理、修缮、维护、环保、物流等领域。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推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

核心课程

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力学、工程材料、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未来深造

每年约 40% 的毕业生在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约10% 的学生参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或留学深造。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就业单位

毕业生可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从事设计、开发、施工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等。

 

院友代表

钮茂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河北省省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吕名礼,上海华维可控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赵立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侯本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国家游泳中心项目经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奥运工程建设功臣等荣誉。

刘作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原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

魏百刚,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主任。

龚宗元,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兼)。

于波,北京市延庆区委书记。

赵灵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领域国际著名专家。

张雪峰,中建二局高级工程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