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解读2013高考政策

2013年06月03日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邀请专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宣处处长、高级统计师 鲍夏超

  转眼又是招考季。春夏之交,我省数十万学子很快就要面临自己未来理想“星座”的重大选择。全省数千位阅卷教师也将各就各位,开始紧张而忙碌的网上评阅。考生在6月23日左右即可查询到自己的成绩。在知分知线之后,6月26日-27日考生即需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zjzs.net/app/portal/index.html),填报文理科第一批、艺体本科等志愿,其余志愿则在后续分批填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依据是,省统一于6月20日左右向社会公布的2013年度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013年,我省高考形势稳中有变

  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普通高考考生31.3万,其中单报一类、一类兼报二类科目5.9万,一二三类兼报13.5万,单报二类、二类兼报三类9.6万,单报三类2.1万。需要注意的是,考生若在报名时没有报考某考试类别,到时也就无法填报相应录取批次志愿。今年考生比去年减少2700人,其中文科比去年增5000人,理科比去年减7700人。另外,高职单考单招考生4.5万人,比去年增加2.2%。据初步统计,今年本省地方属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将增加1400余人。浙大在省内投放的计划数也会有所增加。预计高考录取率不会低于去年。最近每年,我省高考录取率均在80%以上,其中第一批高校录取3.7万余人。根据历年重点批录取情况,文科竞争程度比理科相对要激烈一些。

  2013年,我省高考有那些新资讯

  一个公平的高考制度,是社会的一片绿洲,滋润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系;一次公正的高考,对莘莘学子的灵魂净化、诚信塑造、品质养成影响深刻而长远;一场诚信的考试,既是承载考生梦想的公开平台,也是尊重自我维护权益的理想答卷。2013年,安全高考防范监控机制层层加码,我省考风考纪将为史上最严。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考点考场,都对高考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格管理,重在防范。2012年全国查获的组织高科技舞弊的团伙300多个、涉案人员3000多人。若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参加了考试,不论有无使用,都会面临“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的处理。我省实施科技强考、阳光高考等系列举措,撑起安全公平“天空”,违规舞弊率保持在全国低位,维护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特别提醒考生,要善于自我保护。

  录取政策略有调整。按照教育部和国家军委的规定,将烈士子女加分由10分调整为20分;另外,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面向上海和浙江自主选拔预录取在6月25日前完成,但考生需与其他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的考生一样,于5月中旬同步填报自主招生志愿,不参加这次统一填报志愿的将视为自愿放弃。而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预录取的考生不必参加本次志愿填报。省招委根据当年高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数和考生成绩,分类分批按一定比例划线,其中艺术类按美术、广电及其它类分别划定文化线。统一录取在7月上旬分批进行;未纳入统招的港、台高校的招生,在7月7日前完成,凡被录取的考生,其他高校不再录取。

  异地高考首次“破冰”。由于2013年是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加上浙江分数线较高,在高三阶段就读的1.1万名左右随迁子女中,本次仅有984人在我省就地报考,占我省考生总数不到0.3%。其中普通高考417人,高职单考单招567人。我省对随迁子女执行同等待遇政策,录取时一视同仁;同时适当增加了部分招生计划,确保全省高考录取率的相对稳定。据悉,外省籍随迁子女就地报考政策公布后,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外来务工人员称这是新年收到的最好礼物,我省本地人员也以自信包容的心态对这一政策投了赞成票。

  2013年,为减轻学生考试负担,我省有关科目实行二考合一。高中会考明年将结束,以此为基础,全省首次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9月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英语听力考试,实行高考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二考合一”,成绩既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又用于学业水平等第评定。

  2013年,“3+X”为主体的素质高考渐入佳境

  浙江省实施分类测试的高考模式已经5年。与传统高考相比,我省新高考的基本特点是实行多元招生评价机制。新高考扩大了考生和高校的选择权,也使高考更科学的问题正在发生着渐进式的变化。

  最显著的特征,是我省素质高考渐入佳境。2013年,我省进一步拓宽多元化途径、改进考试内容和方式,着力打造素质高考。此方式与普通招生的最大区别在于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的不同。其录取是以综合成绩为依据,即不仅要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还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本省“三位一体”试点高校由去年17所扩大到今年的22所,招生人数由1470人增加到2000余人,其高考成绩在“三位一体”中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三位一体”试点高校参加相应批次的高考志愿填报并在提前段录取;本省高职自主招生高校由去年29所扩大到今年32所,招生人数由7000多人增加到9700多人,由高校自主决定招考方案,在5月底前录取(确定入选考生名单)。今年培养社区医生、基层农技人员、教师等各类定向招生计划将会有所增加。另外,我省高考自主命题强调顺应课改,坚定不移地实行与高中新课改的理念、内容相对接,突出能力立意,从而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中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的主体为“3+X”考试,一类考试科目有自选模块,将原本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内容,通过设立自选模块方式供部分考生选考,减轻了部分考生的压力;二类考试科目为“3+X”,没有自选模块;三类考试科目不设综合以及自选模块,增设技术考试,突出实践技能考核,减少了考试内容,可让只想报考高职高专的考生直接降低了学习难度。技术科目和英语听力在平时多次考试,两年有效,利于缓解一次考试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在高中普及大背景下,学生个体差异大,新高考模式让考生可以量力而考,通过适合的考试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对应报考三类高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高校而言,也可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

  分类考试分值不同。文化总分按一、二、三类科目组合分别计算:第一类满分为810分;第二类满分为750分;第三类满分为550分。每个考生文化总分个数与其所报类数一致,文化总分最多为4个,分别对应三类科目和艺体专科;艺体兼报文理的考生此外还有两个综合分,分别对应本科和专科,分数按报考类别一次性公布。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英语笔试满分120分,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013年,填报志愿技巧和细节不可忽略

  我省高考文理科第一批为重点高校、“211”等本科高校专业,对应一类考试科目;第二批为其他一般本科高校专业(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对应二类考试科目;第三批为高职(专科)专业,对应三类考试科目。第一批至第三批均设置平行志愿,各批的提前录取高校为传统志愿。艺术第一批为传统志愿,艺术第二、三批和体育本、专科批均为平行志愿。对未完成招生的高校、专业,进行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各批首轮平行志愿、征求志愿以及降分征求志愿均设置A、B、C 、D、E共5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高校服从志愿);文理科各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艺、体类每所高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文理科各批提前录取高校设5个高校传统志愿和服从志愿,艺术各批提前录取高校设2个传统志愿,第一批设3个传统志愿,每所高校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在我省虽已实施多年,但对于我省每年95%以上的应届生而言,是首次在网上填报。即便是从教多年的部分中学老师,在指导时也会出现一些常识性误差。所以,特别提醒考生要搞清规则,规避误区,理性操作。

  平行志愿,是相对传统顺序志愿及投档院校而言的,指同批次投档时间段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省录取系统在检索考生高校志愿前,首先按照考生分数高低(操作上体现为具唯一性的数量标志“名次号”)排列,投档时先从最高名次号考生志愿开始,依次检索以后名次号的考生;当轮到检索某一名次号的考生,则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A-B-C-D-E高校志愿按自然顺序依次检索,当考生的名次符合某高校投档比例范围时该生即被投档,一轮中5个志愿的检索效率及投档时间远比传统顺序志愿要高效快捷。当然,平行志愿的相对平行性,也体现在投档结果上,所接受投档的高校录取系统显示的逻辑志愿均为一志愿。特别提醒:我省高考并非全是平行志愿,各批提前段设置传统志愿,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时间是不同的,请注意鉴别。

  有人问,既然是平行,那么某一志愿投档后又被退档,其它后续志愿仍可再投档吗?答案是否定的,单轮平行志愿投档机会最多只有一次。正是因为各志愿相对平行,所以考生每次填报的5个志愿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该生“一轮一次”的投档机会即已使用,其余4个志愿相当于同步作废,此时录取系统接着为后一个名次正在等待投档的考生检索志愿。若投档后被退档,其他志愿也不能再投档。误读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准确定位,同时注意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按级差高低,降序排列志愿。各高校因其综合情况不同,志愿之间的录取标准存在自然差异,就会形成高校志愿间的“分差”,最终会体现在投档分数线高低之中。所以,填报志愿需研判分析,最基本的办法主要是按照分数来定位志愿档次。在录取过程,前面一个批次录取完毕后,已经录取的考生不再计入后面一个批次的名次号。根据每所高校最低投档线“名次号”,结合自己情况来定位,可大致判断自己能否够到目标高校。如某大学招生量保持稳定,近年投档线排名情况基本稳定,那名次号就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各年度该校招生量有较大变化及招生“大小年”现象明显,就要作出合理的走势预测方可填报。

  此外,再利用“分差”、“名次号”等指标优化方案,先高后低按降序布局。理论上讲,平行志愿的“梯度”即使是一分之差也行,实践中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越大越保险,但会造成分数资源浪费。以往年投档线或者平均分减去当年省最低控制线得出的数据,再与今年自己高考成绩减去省最低控制线得出的数据,两者进行对比就能看出填报目标高校是否具有优势。

  最后,将可以“冲一冲”的高校放在A志愿,优势较大的放在后面“稳一稳”,最后需要“保一保”。需要注意的是,“冲一冲”也要适度,万一冲不出去倒是无妨,而一旦“冲出去”(即被投档),你的优势往往不大,被退档机会也会增加。

  需要明确的是,平行志愿增加机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我省在实施中尽量减少投档比例,目的是降低平行志愿退档风险。统计显示,退档原因共30多项,但因“总分低、额满”、“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剂”而退档占80%以上。近年来,省内高校首轮投档一般在1:1到1:1.02之间,省外高校按不高于招生计划的1:1.1确定。由于多数高校投档人数往往超过招生计划,这意味着个别考生在投档后,仍可能被退档。所以,分数不够无法投档,或投档中因超计划比例投档以及其他因素退档,平行志愿风险依然存在。

  另外,省录取系统进行高校志愿投档后,各高校再进行专业志愿“再投档”,大多采取传统志愿(志愿优先)而非平行志愿方式,考生需参考高校招生章程填报。一些高校明确规定专业投档级差,即一专业志愿没有被录取,录取二专业时高考成绩就会减去若干分数,再和其他考生进行排序比较,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专业志愿。由此不难发现,专业志愿如果填得合适,也可以起到“加分”作用,专业志愿之间有适当的梯度或者级差也很重要。另外,最好还要有一个不太热门的专业作为保底志愿,从而增加录取的几率。

  特别注意,压缩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会直接加剧专业志愿生源结构的不平衡,如果考生填写了“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就增加了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录取中发现,被退档的并不都是那些排名靠后的考生,分数较高而又一味追逐热门专业的考生也极有可能被“刷”下来。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冷门与热门也是相对的。特别提醒: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所填专业均无法录取后会增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