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2011年05月05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宏志中学心理教师孙治英
案例
我们夫妇俩都是医生,希望孩子也能成为一名医生,但女儿对医生这个职业不感兴趣,她喜欢外语,英语口语水平较好,她和我们说想上一所外语类大学,将来从事英语语言方面的工作。但我们都认为,医生职业稳定,收入可观,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女儿一模分数563分,也能上一所不错的医科大学。语言方面的工作肯定没有医生工作稳定,而且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还是学一门专业技术实在一些……。5月就要填报志愿,近来我们家庭会议讨论的话题基本上是去哪所学校,一提到学医,就会遭到孩子的极力反对。孩子说,她从小因为我们工作的关系,无暇照顾她,整天和病人打交道,家里和医院的味道差不多。我们与孩子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该怎么办?
分析
5月12日—17日是北京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时间,有人说“高考考的是学生,填报志愿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的就是父母。”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建议
父母可与孩子一起科学评判考生高考实力。高考实力是以考生的校、区排名为基准,而不是用某几次考试分数值来计算填报志愿,更不能想当然地指望高考时超常发挥。高考志愿是孩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和选择适合孩子的高校和专业。因此,填报高考志愿既要考虑“分数”因素,也要考虑“非分数”因素。选择与孩子学业成绩相应量级的高校。在知己知彼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分数用好用足以避免风险。父母要摆正心态,冷静对待高考,客观对待上大学。不要给孩子加压,不要误导,不要好面子,不要攀比,不要包办代替。
填报志愿前,父母与孩子所在班班主任或学校心理教师沟通,了解孩子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并听取老师对孩子填报志愿的建议,参加招生院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生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等情况。
考生多已达到成人年龄,已具备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力,但毕竟社会经验欠缺,会对人生抱有美好的梦想,有些甚至不切实际,这需要家长引导。专业本身无所谓好坏,父母在孩子实力允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孩子的学科特长、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的专业。处理实力与兴趣关系问题,要以实力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兴趣,过分强调兴趣很可能因为实力达不到而被淘汰。因此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教导孩子树立长远的成才观念,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专业排序勿忘“五要点”:第一、要选择孩子的分数能“够得着”的专业。第二、所选专业是孩子喜欢或能接受的,至少是不反对的专业。第三、根据孩子所报的专业和学校往年录取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第四、将专业排序的初步方案向高校招生办咨询,并作必要调整。第五、填写“专业服从调剂”。
通过职业倾向测试看专业选择,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大致可以区分为6种人格类型,包括:实用型、研究型、传统型、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各种人格类型有各自对应的人格、物质、兴趣、价值观;而与人格类型相对应的职业世界,也可以归纳为6种职业类型。父母也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机构对您的孩子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给您的孩子一些选择专业上的参考意见。
案例
我们夫妇俩都是医生,希望孩子也能成为一名医生,但女儿对医生这个职业不感兴趣,她喜欢外语,英语口语水平较好,她和我们说想上一所外语类大学,将来从事英语语言方面的工作。但我们都认为,医生职业稳定,收入可观,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女儿一模分数563分,也能上一所不错的医科大学。语言方面的工作肯定没有医生工作稳定,而且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还是学一门专业技术实在一些……。5月就要填报志愿,近来我们家庭会议讨论的话题基本上是去哪所学校,一提到学医,就会遭到孩子的极力反对。孩子说,她从小因为我们工作的关系,无暇照顾她,整天和病人打交道,家里和医院的味道差不多。我们与孩子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该怎么办?
分析
5月12日—17日是北京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时间,有人说“高考考的是学生,填报志愿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的就是父母。”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建议
父母可与孩子一起科学评判考生高考实力。高考实力是以考生的校、区排名为基准,而不是用某几次考试分数值来计算填报志愿,更不能想当然地指望高考时超常发挥。高考志愿是孩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和选择适合孩子的高校和专业。因此,填报高考志愿既要考虑“分数”因素,也要考虑“非分数”因素。选择与孩子学业成绩相应量级的高校。在知己知彼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分数用好用足以避免风险。父母要摆正心态,冷静对待高考,客观对待上大学。不要给孩子加压,不要误导,不要好面子,不要攀比,不要包办代替。
填报志愿前,父母与孩子所在班班主任或学校心理教师沟通,了解孩子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并听取老师对孩子填报志愿的建议,参加招生院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生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等情况。
考生多已达到成人年龄,已具备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力,但毕竟社会经验欠缺,会对人生抱有美好的梦想,有些甚至不切实际,这需要家长引导。专业本身无所谓好坏,父母在孩子实力允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孩子的学科特长、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的专业。处理实力与兴趣关系问题,要以实力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兴趣,过分强调兴趣很可能因为实力达不到而被淘汰。因此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教导孩子树立长远的成才观念,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专业排序勿忘“五要点”:第一、要选择孩子的分数能“够得着”的专业。第二、所选专业是孩子喜欢或能接受的,至少是不反对的专业。第三、根据孩子所报的专业和学校往年录取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第四、将专业排序的初步方案向高校招生办咨询,并作必要调整。第五、填写“专业服从调剂”。
通过职业倾向测试看专业选择,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大致可以区分为6种人格类型,包括:实用型、研究型、传统型、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各种人格类型有各自对应的人格、物质、兴趣、价值观;而与人格类型相对应的职业世界,也可以归纳为6种职业类型。父母也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机构对您的孩子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给您的孩子一些选择专业上的参考意见。